当前位置:摇旗仨网>每日悦读>《琵琶行》说课稿(133句集锦)

《琵琶行》说课稿(133句集锦)

时间:2023-12-08 13:55:12 每日悦读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一、《琵琶行》说课稿

1、《琵琶行》是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单元话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因为是单元首篇,对教授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的方法,培养“感受艺术的魅力”的能力和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2、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是因为诗人从音乐中听出了情感和心事。(板书:我闻琵琶已叹息——情相通)

3、本文节奏划分如下,诵读时都是在每一句的第四个字后面可稍作停顿。

4、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5、明确:序曲,低沉抑郁;第一乐曲,清脆流畅;第二乐曲,冷涩凝绝;第三乐曲,高亢激越。

6、“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7、优秀教学设计赏析|《纪念刘和珍君》

8、同桌交流,学生回答反馈,我和学生共同总结出答案:文章前的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概况,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这样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和主动交流的好习惯。

9、《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诗文俱佳,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10、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1、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情感体验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能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但对于细节的品味和揣摩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12、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内涵。

13、《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14、分析琵琶女的形象和人生遭遇,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内涵。

15、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

16、总结收束,情感升华

17、“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起伏有致,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葱茏岁月。旋律时而清脆圆润,时而轻快舒徐。

18、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19、今天卡卡跟大家分享的这篇教学设计是高中二年级,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的唐朝”里的一篇课文——《琵琶行》。

20、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二、《琵琶行》说课稿部编版

1、现在报名优惠¥1000!

2、(3)为什么第三次琵琶曲会“凄凄不似向前声”呢?

3、(2)对比,通过大弦(如急雨)与小弦(如私语)的对比,贴切地阐释出琵琶这种乐器中大弦与小弦的区别。

4、随着教学目标的确立,我的教学重难点也就呼之欲出了。我的教学重点是:分析两人的不幸遭遇以及对琵琶曲的描写。我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5、(3)白居易《琵琶行》中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如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特点的句子是这样描述的:“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6、一个好的导入不仅可以建立起与所学课文的联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为此我将采用设疑激趣的方法设置如下导入语:“同学们,一千多年前浔阳江边的一个夜晚,秋风瑟瑟,明月凄清,枫叶萧萧,荻花飘荡。就是在这样一个夜晚,被贬江州的白居易与一位琵琶女相遇了,并产生了心理上的共鸣,那他们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琵琶行》来寻找答案。”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好奇心,引出课题《琵琶行》并板书。

7、第一乐曲,清脆流畅——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京城,醉酒欢歌是她生活的全部;

8、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感知声音是由物体相互碰撞震动而产生的,丰富幼儿对声音的感性认识。对生活中各种现象有探索兴趣。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带。(铃鼓的声音、翻书的声音、筷子的声音、小碗的声音等等)提供了多种物品,让幼儿探索。如:打击乐器、书、纸、积木、小鼓、小棍、筷子、碗等。

9、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

10、《琵琶行》创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为七言古诗。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11、琵琶行 主持词: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清脆美妙,白居易的《琵琶行》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弹奏了一千多年。它和它的姊妹篇《长恨歌》一道,成为奉献给千秋万代艺术精品,人道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一曲《琵琶行》,司马青衫湿。这是同情的泪,表现了诗人对被压在最下层的艺伎的理解和同情。这也是伤感的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灵呼应,使白居易不能不联想起他自己遭贬流落的命运。然而,这首传世绝唱的奇妙在于,作者对自己命运经历的描绘,在诗中却是淡入淡出,只把一怀愁绪倾泄在琵琶曲的美妙和歌女的凄凉身世中。《琵琶行》所以能响彻千年,大概正是这种悲剧美的力量

12、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文章,在此环节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正是这样一曲高低起伏、余音绕梁的琵琶曲使得诗人与琵琶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诗人不禁落泪,如果你是诗人的知己,面对落泪的诗人,你会如何劝导他呢?”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回指导,最后通过学生讨论总结,代表发言,再加以我的引导,预设学生得出以下讨论结果: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面对不如意我们要用豁达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这一切。司马迁受尽屈辱,却以生践志,完成《史记》。孙子受刖刑仍完成《孙子兵法》。所以我们要把这些不如意化成前进路上的垫脚石,让它们鞭策我们不断前行,正如苏轼所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3、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

14、明确:(1)主人忘归客不发

15、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6、在新授环节,首先,我会提问学生有关作者的预习情况,待学生介绍完白居易的诗歌特点和生平简介后,引出“孺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诵琵琶篇。”进而总结出白居易的诗歌特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因此被大家广泛传颂。然后,初读课文《琵琶行》,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充分感受白居易的诗歌特点。

17、在学生充分理解人物情感的基础上,进而提问:是什么把一个江湖歌妓和一个朝廷命官联系到了一起?学生会很快说出答案——音乐。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音乐呢?自然转入对课文重点的研读。

18、一首琵琶曲,不仅再现了琵琶女的才情与悲惨遭遇,同时也投映了诗人的生命情感。时间永远不会淡忘这一页:那低眉信手的婉约,那哀怨凄切的曲调,那东船西舫的岑寂,那似曾相识的遭遇。千古的诗篇还在耳畔回响,江边那一曲低吟的琵琶,定格成了永恒的千古绝唱。

19、对于文言文的学习,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对于内容的把握是不存在太大问题的,但高一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尤其欠缺对文言文的分析能力,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20、《琵琶行》用现实生活中人们具体可感的声音,比拟各种不同的难以捉摸的音响,把抽象无形的乐音,刻画成有形可感的实体,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激越昂扬,或低回呜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

三、琵琶行说课课件

1、明确:“沦落”是被驱逐流落;陷入不良的境地的意思。

2、向学生展示多媒体配乐朗读,通过音乐的熏陶、声情并茂的朗读、形象逼真画面的感染,把学生带到了白居易《琵琶行》的氛围之中,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沉郁悲凉的感情基调。这就为学生鉴赏诗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教招寒假作业0元领|

4、与此同时我会加入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对重音的把握,更好的体会音乐的变化。

5、►回复300,领教招考点+导图

6、《琵琶行并序》是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因此这节课我的重心放在解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内涵上,通过对三次琵琶演奏的分析,把握诗人的情感。

7、教学难点:对音乐的鉴赏是教学的难点。

8、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如何通过音乐来感知听者和演奏者情感,并将两者融为一体。

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舞者就如同这诗中描述的一般,舞姿优雅动人,自己仿佛置身于唐朝,眼前是琵琶女在弹奏自己的一生。

10、《琵琶行》此诗取材于现实,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运用了优美鲜明、有音乐感的语言,描写了萍水相逢的琵琶女的沦落伤感,并由此联想到自己被贬的命运,同病相怜,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一起来学习吧~

11、部编新版必修上册教学资源

12、快扫码咨询你的专属学习顾问吧!

13、解读身世遭遇,突破教学重点

14、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15、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6、《琵琶行》是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一篇古体诗,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本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和自身被贬谪的愤懑之情。

17、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18、“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19、问题:诗前小序有什么作用?

20、问题2:“沦落”怎么理解?谁是沦落人?

四、琵琶行课时教案

1、通过自主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及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来描写音乐的写作技巧。

2、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古今因为音乐编织出无数佳话。两千多年前,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千多年前,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一曲《琵琶行》,让人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千年乐音《琵琶行》。

3、●公开课福利|《故都的秋》课件

4、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

5、对教研水平的提高也大有好处!

6、诗人虽然怀有一腔报国热情,却“自古多才遭嫉恨”。落得个“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江州司马青衫湿——情相融

8、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9、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0、(2)诗人在听完这次演奏后,为何会“青衫湿”呢?

11、第三步,概括文意。在这里我会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相信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文章主要写了诗人在浔阳江边与一位琵琶女相遇的故事。

12、师生共同解决字句理解方面的问题。

13、诗人和琵琶女都是从繁华的京城沦落到这偏僻处,诗人的同情中饱含叹息自己的不幸,“似诉生平不得志”的琵琶声中也诉说着诗人的心中不平。

14、濮存昕深情朗诵《琵琶行》,堪称听觉盛宴!

15、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

16、拓宽知识:琵琶行简介?

17、介绍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18、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9、(生齐读第三节,分析琵琶女身世遭遇。)

20、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五、琵琶行的优秀教案

1、初读课文,浅层感知

2、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3、实际演练,布置作业

4、用手指叩弦(拢),用手指揉弦(捻),顺手下拨(抹),反手回拨(挑),动作娴熟自然。粗弦沉重雄壮“如急雨”,细弦细碎如“私语”,清脆圆润如大小珠子落玉盘,又如花底莺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述。

5、统编新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6、在导入环节,首先,我将为学生播放琵琶演奏的视频《浔阳夜月》,旨在让学生了解琵琶这种乐器的形状、音色等特点,静心欣赏和感受中国古典乐器的魅力,听完音乐,询问学生的感受和琵琶演奏的特点,这样的导入切合主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7、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8、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9、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

10、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11、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12、与此同时我的板书也相应地呈现在黑板上。本节课我将采用思维导图式的板书设计,整节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

13、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写诗人,为第四段,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

14、优质课教学设计和反思|文言文《孙权劝学》

15、|2022年教招好课学不停|

16、在语言上,《琵琶行》这一首诗歌对音乐形象的描绘取得高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靠使用具体的比喻;一是靠着的对演奏者意图的揭示和听众感受后的心理反映的描写;三是适当地运用叠字。在诗歌中对音乐描绘给人印象最深的一段是琵琶女高超演技的表演。

17、接着,我会让学生再读课文,第二遍读课文重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问题:全文最富有感情、最能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学生能回答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会趁势追问:“同是”——“同”在哪里?文中沦落的人都有谁?他们又为何沦落?引导学生深切体会琵琶女和江州司马的人生经历和情感脉络,充分理解琵琶女和作者的内心情感。

18、“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调弦定音,出手不凡,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洱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旋律低沉抑郁。

19、与作者和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体会作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0、明确:三次,第五诗节

六、《琵琶行》说课稿

1、教招面试也经常考察说课

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3、《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5、说课的对象是同行的老师、专家;而讲课的对象是学生。

6、教招寒假作业包含以下内容

7、从“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至“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是第二段,写琵琶女自诉其辛酸的往事和眼下的不幸遭遇。从她的诉说来看,她本是个色艺俱佳的艺人。当其年轻时节,五陵年少,富贵公于争相馈赠缠头之费。那个时候,头戴钿头银篦,歌舞时用手击节,上身相应颤动,首饰或竟堕地而碎;或穿红艳如血之罗裙,日日与少年宴饮笑谑,不觉酒翻而裙污,这些都从未感到过可惜。春花秋月,良辰美景,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过去

8、过渡:看来,弹奏高手能用琵琶说心事,赏乐行家也能从琵琶曲中听出心事,现在就让我们也来做一次赏乐行家。

9、问题1:你能找出本诗的诗眼吗?

10、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

11、③随着音乐的变化,人物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

12、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的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其然岂其然乎?”白居易的伟大还在于他有一颗平等的心。学生带着感情齐声背诵这一千古名句。

13、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14、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一作: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5、明确:小序中有“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诗人谪居浔阳,却能听到京城那熟悉的音调,触动了诗人。(板书:主人忘归客不发——情相触)

16、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音乐形象的写作技巧,通过对文中人物行为、语言的分析,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17、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18、白居易将激越的大弦声比作急雨,将柔和的小弦声比作情人之间的窃窃私语。大弦和小弦交错弹奏,让人感到仿佛是大大小小的珍珠落到了玉盘中。珍珠和玉盘的比喻极美,清越的声音又与琵琶声十分贴切。乐曲流畅顺滑的时候琵琶声就像鸟语声般婉转,到了阻遏不畅的地方,又像是在结冰的水面下流动十分艰难。泉水凝结得越来越多,乐声就越来越阻塞,知道音乐声骤停,这时没有声音却有十分滋味,似乎比有声音时还要动人。突然琵琶声迸发,就像银屏突然破裂,水流了出来,也像铁骑奔赴战场。

19、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0、“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1、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2、通过以上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谈出自己对于文章的独特体验,并表达自己个性化的观点,同时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

3、第一步,解决字词读音。首先我会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进行点评。针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问题我来板书并加以强调,如铮。

4、②二人都背井离乡,从京城飘零到偏远荒凉的江州。

5、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6、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7、(2)第二次琵琶曲的曲调是怎样的?请探索交流。

8、“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9、优秀教学设计|《岳阳楼记》—语言美、意境美、立意美,仅仅是写作技巧造就的文章之美吗?

10、一起看看标准说课稿是如何布局的

11、边读边思考:文章开头的小序有什么作用?表达了哪些内容?

12、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

13、无论是备考、在编的老师都建议收藏哒!